冰川网络营销整体外包平台
服务热线
最新动态
网络学院
阴阳相关
阴阳互根
发布时间:2023-03-16 20:11 | 文章出处:未知 | 点击率:

  阴阳互根,阴阳学说术语。系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之一。即阴阳互相依存,双方均以对方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医贯砭.阴阳论》:“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阳学说多以互根的观点说明脏与腑、气与血、功能与物质在生理上或病理上的相互联系。

  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又称“阴阳相成”,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阴阳互根的内涵和外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阴阳相互依存

  阴阳相互依存,是指阴阳双方各以其对立面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阳依阴而存,阴依阳而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与下,升与降,寒与热,明与暗,兴奋与抑制等,都是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没有升就无所谓降,没有降也就无所谓升;没有明就无所谓暗,没有暗也就无所谓明;没有寒就无所谓热,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如此等等,都说明阴阳中的一方必须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因此,阴阳的相互依存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是从哲学的高度归纳出的结论,它与阴阳对立一样,具有一般性的普遍意义。

  阴阳依存互根的概念来源于古代哲人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人体的生命现象的观察与体悟,脱胎于阴与阳“相对待”的概念。阴阳的概念既然以相对待而生,从日光的向背这一相对待的概念而来,那么古人在观察到阴与阳相对立的同时,也必然体悟到阴与阳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既然阴阳是由一分为二相对待而来的,那么就必然具有能够统一的内在机制;阴阳既然具有相互对立的概念,就必然同时具有互根统一的关系。如上与下,动与静,升与降,左与右,寒与热,明与暗等等,都以相对待而言,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依存互根的,表达了阴阳的对立统一概念。如《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说:“阴阳虽是两个字,然却是一气之消息,一进一退,一消一长,进处便是阳,退处便是阴,长处便是阳,消处便是阴;只是这一气之消长,做出古今天地间无限事来。所以阴阳做一个说亦得,做两个说亦得。”

  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就会出现“孤阴”、“独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在自然界则表现为各类植物或动物的不生与不长,在人体则表现为生生之机遭到压抑和破坏而发病,最终导致“阴阳离决”而死亡。

  2、阴阳互源互用

  阴阳的互源互用,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阴阳范畴还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淮南子.天文训》说:“阳生于阴,阴生于阳。”

  阴阳的互源互用关系在自然界和人体内体现的十分普遍。在自然界中,四时寒暑的更替和气候的相应变化,是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结果。阴阳二气虽然是对立制约的,但又是相互资生和促进的。如夏天虽热,但阴从阳生,雨水增多;冬日虽寒,但阳从阴化,干燥少雨。如此则维持一年四季气候的相对稳定。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在人体内,生命活动的正常有序的进行,也体现出某些阴阳范畴的互源互用关系。以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与气而言,精有形而属阴,气无形而属阳。精是体内液态精华物质,气是含有巨大能量的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精是气的化生本原,是能量的化生基础,此即所谓阳依存于阴并化生于阴;没有精则不能化生气,能量的产生有赖于精的分解,故精亏则气少。气是精的功能体现或功能态,又是化精的动力源泉,即所谓阴依存于阳而又化生于阳;没有气则难以生精,精华物质的合成以消耗能量为代价,故气少则不能生精。精与气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促进的关系。

  又以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的基本物质气与血而言,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之帅,能够生血、运血和统血,故气的运行正常有序,有助于血的生成和运行;血为气之母,能够载气、养气,血的充沛可使气充分发挥其功能。气与血之间存在着阴阳的相互资生和相互促进关系。

  再以人体的基本机能兴奋与抑制而言,兴奋为阳,抑制属阴。它们既是相互制约的,又是相互为用的。白天健全的兴奋,精神饱满,是以夜间充分的抑制即充足的睡眠为代偿的,而夜间睡眠安和又以白天的充分的兴奋为前提。失眠日久,势必导致兴奋亦趋不足,可出现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却又无法入睡的病理状态。

  若阴阳互源互用的关系遭到破坏,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虚弱,不能资助另一方,久之必然导致另一方亦不足,从而出现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如《素问次注.四气调神大论》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

  3、阴阳相互吸引

  阴阳的相互吸引是与阴阳的相互排斥相对而言的,是指阴阳双方相吸相抱而维系它们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阴阳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都是古人在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及人体自身的观察和体悟中获得的认识,即《易传.系辞下》所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如动物的雌雄阴阳,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阴阳的相互排斥缘于阴阳的对立,而相互吸引则维系阴阳的统一。因此,阴阳双方的相互吸引是维系阴阳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纽带。如《素灵微蕴.藏象解》说:“阴阳互根:……盖阴以吸阳,故神不上脱;阳以煦阴,故精不下流。阳盛之处而一阴已生,阴盛之处而一阳已化。故阳自至阴之位而升之,使阴不下走;阴自至阳之位而降之,使阳不上越。上下相包,阴平阳秘,是以难老。”指出精属阴,神属阳,阴阳相互吸引,上下相抱,维系阴阳协调平衡,则“精神乃治”,健康长寿。《寓意草》说:“阳欲上脱,阴下吸之,不能脱也;阴欲下脱,阳上吸之,不能脱也。”指出阴阳的相互吸引能维系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

  若阴阳双方因某种原因而导致相互吸引的机制被破坏,如阴阳双方中一方过于虚弱而不能吸引另一方,则可导致另一方的脱失,临床上可见阳脱或阴脱的病证。如此,则阴阳双方不得相互维系于一个统一体内,阴阳互根的关系完全被破坏,终致阴阳离决而病势垂危,甚或死亡。

  阴能吸引阳,阳能吸引阴,阴阳双方通过自身具有的相互吸引维系其双方统一的思想,是符合现代辩证法认识的。

  需要指出,阴阳的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只是就最一般的哲学意义而言的。只要有阴阳,就有相反性和相成性。因此,阴阳的对立统一,作为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是普遍存在的。阴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排斥和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则分别是在阴阳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基础上的具体化,深入化。它们是广泛存在的,但不是普遍存在的。某些范畴的阴阳关系主要体现于阴阳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如水与火,寒与热,它们之间的矛盾往往表现为你胜我衰的不可调和性,说它们是统一的,主要是基于没有水就无所谓火,没有寒就无所谓热的一般的哲学涵义。另外一些阴阳范畴则较多地体现了阴阳之间的相互资生和相互为用,如精与气、气与血、精与神等,说它们是对立的,是由于它们的阴阳属性相反,其实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排斥表现得并不明显,而主要表现为互源、互化、互用和互吸的关系。诚如张介宾《景岳全书.补略》说:“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当然,还有一些阴阳范畴兼有以上两种特性,只是在不同的阶段表现为占主导地位的特性不同。如前述的兴奋与抑制,既是相互对立的,相互制约的,又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

个人小站,感谢支持!1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数码新视野 | XML baidunews | 网站地图 | 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2012-2025, YLYUE.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蒙ICP备2021001009号-1